2025海南国际文创周于4月11—13日在海南省三亚市盛大举行。
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下,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海南博鳌文化创意研究院、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海南国际文创周以“共振·见微”为特色主题,深度聚焦城市主体和人才个体,30+行业顶尖论坛和传统颁奖典礼(雪鹿奖、文创地图榜单、城市更新地图榜单、乡创地图榜单、产教融合地图榜单)之外,还增设了【中国超级旅游城市联赛】【文旅职通车】等创新板块,规模空前。
4月11日上午,“工业遗迹焕新,驱动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引擎”主题论坛举办。该论坛特别邀请到景德镇陶溪川、798、东郊记忆、816小镇、清水塘工业遗址等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工业遗址转型代表围绕工业遗址如何转型、构建产业链,以及可持续等当下热门话题进行交流与分享。
图注:中国工业遗迹创新创意产业联盟秘书长熊锐
中国工业遗迹创新创意产业联盟秘书长熊锐在论坛致辞中强调,工业遗迹创新创意联盟是一个有别于其他联盟的组织,不同于传统的行业联盟只能靠收会费来创收,工业遗迹创新创意联盟不收会费,同时联盟本身的创新创意,旨在如何帮助联盟成员在活化利用过程中,实现赋能。
图注: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喜兰
株洲是新中国重点布局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喜兰在论坛现场表示,近百年的工业发展史成就了株洲,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株洲拥有两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尤其是生产的高铁享誉全球,也让株洲产生了不少随处可见的工业遗迹。而这些工业遗迹如何被保护活化利用,如何浴火重生,是所有株洲人的梦想。同时她也向现场所有人发出邀请,欢迎更多人参与到株洲工业遗迹的复活中来。
图注:工信部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
工信部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在现场深度分享了关于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和管理问题。他介绍,从2017年2024年,国家工业遗产已认定到第六批,总共是231个项目。其中项目最多的是四川省、江西省和山东省。想要申报国家工业遗产,首先成为省一级工业遗产或者中央工业文化遗产,填报到工信部,并由工信部开始认定,经历初评、专家审核、现场核查等流程后,进行公示通知。
图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陈红兵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陈红兵看来,株洲工业基因太强了,正因为此也沉淀了很多工业遗迹,而这些极具文化基因的工业遗迹恰恰是可以开发的资源。对于工业遗迹的开发,他认为一定要围绕核心市场找到产业逻辑。“一定是产业的思维,不能是某个单一的产品。比如咖啡这款产品,一个文化项目可以有咖啡类产品,但一定要有所规划,一个区域里有几家,间隔距离有多远才能平衡客流量。同时除了咖啡,还要思考如何让产品之间产生强关联,相互反哺。”
图注: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
要说工业遗产出圈,景德镇陶溪川一定是其中之一。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现场分享了景德镇陶溪川由老工业区变成网红城市园区过程中,如何处理金融投资的问题。在他看来,城市更新领域的金融投资从来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战略。产权既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特别是工业遗产普遍有一个巨大的历史包袱,那就是产权不清晰。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工业遗产也好,城市棚户区也好,城中村也好,如何让它产权清晰都是第一步。
图注:重庆816工程景区副总经理冯俊
同样经过多年的保护开发利用,重庆816工程遗址现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70万人次,研学团队超过5万人次。深度参与到该项目的重庆816工程景区副总经理冯俊表示,816工程遗址的价值远不止于旅游,依托独特的工业遗产资源涪陵区打造了816小镇,利用816工厂的老厂房改造了文创空间引入文化展示,工业设计、数字文创特色文创业态让荒废多年的老厂址重焕新重生,更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就业。通过工业遗产这个切入口,实现价值的裂变,每个微小创意都是历史与未来的交换。
图注:清水塘工业遗址易溪
清水塘工业遗址是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工业基地,如今正在蜕变成生态科技新城。清水塘工业遗址易溪透露,现在的清水塘早已看不到滚滚的浓烟,只有生态盎然的清水塘大桥公园,同时桥边上美术馆也即将开馆,到清水塘科技文化中心只要10分钟。她也向现场观众发出邀请,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加入进来,为把“工业废土”锤炼成产城融合的沃土助一把力。
图注:青岛啤酒博物馆馆长孙姬
以保护和开发工业遗产为基石,打造出集探秘工艺、啤酒品鉴、啤酒娱乐于一体的创新型景区的青岛啤酒博物馆馆长孙姬分享了青岛啤酒博物馆的蜕变过程。青岛啤酒博物馆依托青岛啤酒的品牌和文化资产以“啤酒+”的模式去拓展打造啤酒文化体验的全产业链生态,从单体的博物馆逐步拓展到青啤时尚文旅生态圈这样围绕着“吃住行游购娱”打造啤酒特色的产业生态圈,整体可以总结为“讲好故事、做好体验、做好营销”。
图注:圆桌对话环节
1807是东郊记忆里的潮牌产品,成都凯希鲁尔商贸公司(1807)合伙人李雨壕从潮牌产品的角度讨论了与工业遗产的匹配度。他透露,当时在考察的时候,因为喜欢潮流文化、音乐、运动、街头等这些元素,而东郊记忆刚好契合了音乐元素,加上非常更看重火车头广场可以做一些复合型业态,就选择了这里。“双向选择归根结底考量的还是,因为园区给我带来什么,我又可以给园区带来什么。”
798艺术区可以说是较早的工业遗产转型成集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严明丹带来了798能持续活跃在观众心目中的“秘籍”:“如果团队观念持续更新不被一些旧有的观念固化标签化,或者不带着一个定义往前走,意味着你的园区和团队都会持续地保持着一个生命力和更新的状态。这就是798在20多年里一直可以活跃在消费者心目中,依旧小红书上面热门话题,依旧是不管国内外的年轻群体或者游客来到北京,还是会打卡画廊。”同时她也提到了当下798也的确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如何平衡新旧观念的冲突,作为第一代的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的实践区域,798也是带着很多冲突矛盾向前走。
东郊记忆是成都工业遗迹转型到非标商业顶流的代表,谈及作对了哪些事,成都东方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强认为,首先是精准定位上,因为工业改造的项目前期就确定了做成音乐和展演的音乐公园,赋予它一个文化的符号。其次又在此基础上,产业增添了更多产商业的资源调配和活化,重点抓住国际时尚产业园做“文章”。在业态匹配上,政策也相对灵活,20多万的商业空间比较迅速地活化起来。
株洲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和政说:“原来搞产业的时候,讲求‘三个做好’:做好人、做好产品,做好创新。今天文旅,无论是东郊记忆也好、798也好等等,我觉得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可持续’三个字来表示结果。至于如何做到可持续,必须打造一个有逻辑性非常强、可闭环的一个产业链。
已经连续举办六届的海南国际文创周已经是文旅产业的“世界之窗”,不仅能展现着行业前景、人才密度以及发展高度,聚集着大批头部企业和领导人群,还能通过这些能量的不断迭代、更新,海南国际文创周得以成为“文旅菌群”滋生的“最佳场景”,链接起无限裂变的产业资源拓扑网,持续促生出新的合作样态。
包括“工业遗迹焕新,驱动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引擎”主题论坛在内,本届文创周将用一场3000人规模的十强城市主场对话、三十余场城市战队生态分享、多场政府-业界对接闭门交流营等多维度多场景内容,让各方参与者全领域、全天候、全场域地与最前沿的文旅内容共振互联。
以上内容均由海南国际文创周活动现场演讲整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