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鸿云
编辑 | Sette
不知不觉间,AI旅行工具已经进化到如此地步了吗?
AI究竟改变了旅游的什么?
有个大家都认可的贡献,就是一键拯救“废片”。
不论是重新打个光、换个背景图、消除个路人,还是加相框、加滤镜,修出富士相机的质感,描述清楚需求,就能既省事儿又快速的出图,效果还比美颜相机还自然。
相比于其他花哨的AI旅行工具,这个功能好像出奇的好用,也让游客体会到了AI技术改变旅行体验的具象化成效。
但事实上,AI技术在旅游场景下的应用迭代非常快,从酒店到景区,从平台到旅行社,所有出门旅行可能会涉及的环节,都已经被AI工具渗透。
每隔一段时间对同一个AI工具的使用体验,可能就有天差地别的改变。
1
就拿AI旅行助手来说,从最初单纯好奇用来查旅行目的地信息、机酒产品,到被当作途中随时可用的搜索工具、导航地图和在线翻译器,也不过是半年时间里发生的变化。
其中有些功能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可能依然比较“低智”,但也有一些功能已经成为游客旅行时最趁手的工具。
比如出境旅行时很多人离不开的在线翻译,目前市场上虽然专业翻译软件有很多,但在旅游特定场景下,提供翻译形式的灵活性、词汇表达的准确性以及响应的及时性,对于游客旅行体验来说都至关重要。
就拿身边一个朋友的新发现举例,她在日本旅行时,使用的马蜂窝AI旅行助手“AI小蚂”升级版,不仅可以在同一个页面轮流按住两个麦克风直接面对面交流,省去来回交换手机讲话的麻烦,甚至还可以直接AI电话订餐厅。
之前查攻略就听说日本很多有名餐厅基本都是预约制,很担心因为语言不通约不明白,临时过去失望而归,这项新功能完美解决了她的这个担忧。
看见自己心仪的餐厅,只需要截图店名等相关信息,上传到应用中,AI就会自动提取并识别名字、地址、营业时间及人均消费等游客关心的信息翻译成中文,确定想要去就可以继续填写想去日期、人数和时间段,AI就可以直接打电话跟餐厅沟通。
确认有空位可以约成功,还会把凭证信息同步到游客手机上,全程不用自己讲一句话,哪怕一点日语都不会,也完全没有预约障碍。
不仅如此,到店之后需要沟通的细节,比如看懂餐厅菜单和点餐,AI小蚂也能直接拍照识别翻译,不用再切换其他翻译器,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被服务员围观等待的尴尬。
这些旅行细节体验的提升,让她切切实实感受到,AI真的已经在改变旅行,如果未来AI小蚂类似餐厅预订这样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多,还能在其他语言国家同步上线,那她环游世界的计划,说不定就真的可以轻松实现了。
通过这一小改变也可看出,任何新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应用于现实生活都要经过漫长的适应和调整期。尽管现在AI旅行应用还有很多不合理或体验感不佳的情况,但未来想要脱离基于AI技术的服务,恐怕也不太可能。
2
从去年开始,围绕AI+旅游的布局在旅游行业就已经是大势所趋。叫得上名字的旅企,基本都有基于AI技术的新应用发布上线。
特别是开源大模型DeepSeek的出现,极大降低了技术门槛,基于不同企业基因和优势,各大旅企在精进各自擅长的AI应用程序这件事上更加突飞猛进。
就拿马蜂窝来说,除了AI小蚂,当前其实还布局了一个完善的AI产品矩阵,包括目的地AI智能体、AI文创、AI具身智能以及刚刚上线不久的AI路书。
从发展历程看,马蜂窝原本就是靠攻略内容起家,基于AI技术发展攻略定制应用更是具备天然优势。聚焦这一能力,这款AI路书的内容生成逻辑和呈现形式与一般AI攻略产品有很大区别。
其中最显著一点,就是突破了传统AI被动响应的模式,能够主动向用户发出提问,进行需求校准,根据每位用户不同的实际要求来成型差异化攻略内容。
在该应用尚在内测期间,闻旅就曾试用过,在给出目的地名字和模糊的旅行需求后,AI路书会以选择题形式,向用户反向“发问”。
比如人均预算大概多少,这决定了其推荐的机酒产品价格,再比如更偏爱的旅行方式,休闲度假为主还是观光体验为主,这决定了行程安排的紧凑程度和不同景点或体验项目的筛选和推荐。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手动添加其他个性化要求。
经过这样更详细的需求收集,让这份基于AI技术“翻阅”过海量真实内容,重新梳理整合后才递到用户面前的攻略,更具实用性和可参考性。即便不是百分百仅参照攻略就能无忧出行,但至少帮用户现实了目的地信息的有效精选。
就拿暑期带娃家庭最喜爱的目的地新加坡为例,想怎么住、怎么玩、哪些景区景点更适合多大的小朋友去体验,只要讲清需求,AI路书就能给出符合需求的游玩建议,并且还能从经济实用、舒适平衡、品质体验三个角度给出每个板块的详细预算分配。
如果带着老人同行,这份攻略还能针对老年客群增加新加坡“绿人+”系统、银色区域等专为老年人设置便利设施,这些实用信息也能替用户大大缓解出行焦虑。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担心攻略信息的准确性或者担心时效性,还可以在AI路书页面一键触达马蜂窝的当地指路人,让旅行专家来一对一校准和调整攻略内容,真正做到可以拿着攻略更放心的出发,节省自己核查和二次确认的时间,说走就走。
3
而类似于攻略这样更具专业服务功能的AI应用程序已经越来越常见。从噱头到成为日常出行体验的一部分,科技改变旅行的实感只会越来越深刻。
就比如酒店送物机器人,曾经大家只觉得这个工具除了跟客人抢电梯,或者像个会聊天的智能玩具,没什么实际用途。但现在,如果住酒店没有机器人送水送物送外卖,还要客人自己下楼去取,哪怕是高端五星,也会被吐槽一句服务体验差。
这也证明了,潜移默化的服务提升终有一日也会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新习惯。
只要是真的关注到了用户切实存在的需求痛点,哪怕只是细枝末节的提升改变,也会慢慢被注意到,慢慢被认可。
而这些需求洞察,相较于更擅长技术的大厂而言,垂直聚焦在文旅市场的旅企不仅能更懂游客真实痛点,服务也更专业,很多企业已经把基于AI提升服务当作新抓手。
而且从行业现状看,AI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也已经从单纯提升用户体验,向更深层产业链渗透,不论是此前马蜂窝跟贵州合作打造AI智能体,还是将AI路书与目的地做更深度结合,给用户以更细致的信息展现维度,都是给产业链条上的服务个体带来新机会。
既是信息展现形式的升级,也是运营与服务效率提升的必然,AI技术将会改变旅游生态也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识。
已经有不止一位行业领军者预测,AI技术改变甚至颠覆旅游服务的周期会非常短,长则两三年,快则一年多,届时再看AI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与服务,将会是另一番情形。
正在快马加鞭布局AI业务的马蜂窝创始人、CEO陈罡早在今年5月就曾提过,18个月后市场会出现拐点,届时AI技术市场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未来交易模式也将从当前传统“B2C”模式转向“C2B”,更能精准捕获特定领域用户需求的垂类平台更有可能突围。
18个月听起来时间很长,但从一家企业的业务布局角度节奏会非常快。
谁能抓住这个窗口期,摸准AI实际解决用户痛点最迫切的“命门”,就可能在行业里引发一场“革命性”变革,也是企业弯道超车,重新定义市场占位的好机会。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和网络截图
闻旅派原创,作者:Candy,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nlvpai.com/80853.html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闻旅派删除,谢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