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刚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狂赚48亿元的携程,被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了。
官方通报显示,携程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
对于通报中的问题,目前携程官方暂无任何公开回应。
这也是45天内,携程第二次因价格操控问题被约谈。此前,8月5日,携程曾被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
同时,郑州市场监管局对携程提出三项整改要求也值得玩味:合同条款修订意味着平台需放弃部分规则制定权;调价工具优化实质是剥离算法强制性;建立长效合规机制则预示运营成本结构将重构。
携程被约谈,限期整改,最开心的是酒店从业者。
为啥?
因为大家觉得酒店的钱都被携程赚走了。
仅仅今年二季度,携程净利润就有48亿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是38亿元,同比增长了26%。平均每天净利润是5333万。
二季度携程所有业务版块中,增速最快的还是“住宿预订”,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1%。
而实体酒店们呢,行业前两大酒店集团利润加一起,也只有18.3亿,跟携程的利润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
还有更夸张的。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1613家酒店总利润额是5980万,也就比携程二季度财报中一天的利润额多那么一点。
因此,酒店老板们一直怨气很大,槽声一片。
社交媒体上,商家们关于携程变相二选一,剥夺酒店定价权、经营权,软性垄断的小作文也是层出不穷。
比如有商户称,如果想成为携程金牌商家,按照携程要求,价格必须比美团低5%。而特牌的要求更加苛刻,特牌意味着全网独家,一旦与携程签约特牌酒店,便不能在美团、飞猪、booking等线上品牌上存在报价,即便是代理报价也不行。
其次,成为携程的金牌、特牌后,除了要满足携程变相二选一的要求外,还要支付更高的佣金。
目前携程佣金率普遍为12%-20%,特牌商家15%-20%,部分稀缺资源达30%。并且流量倾斜也不一样,根据不同牌型,挂牌酒店的展示先后顺序为:特牌>金牌>无牌。
这并非是什么讳莫如深的行业机密,几乎是公开的信息。
而挂牌之后就一定有流量吗?并不是。
按照云南一家酒店的说法,目前携程上挂牌的商户很多,单单是挂了牌,但展示排名不靠前也没有用。消费者在搜索酒店的时候最多翻2-3页。
如果想要排名更靠前,还要在携程上充值,购买“金字塔”和“云梯”两个推流产品。
“金字塔”是点击付费,只要消费者点击进酒店详情页,携程就会扣点。
而“云梯”则是提佣工具,提佣比例商家可以在后台进行调整。目前,想要在云梯上有效果,至少要提5%-10%的佣金。
此外,携程还有“竞争圈”、“首页搜索”等推流产品。
比如“竞争圈”,其实就是在同一商圈内,A酒店通过给携程付费,把B酒店标记为“竞争圈”酒店,那么所有B酒店的潜在客源,浏览B酒店之后,再下翻酒店的时候,A酒店就会自动跳出。
一般是针对商圈内品牌性比较强的酒店。
相当于是付费给携程,携程帮你从竞品那里“偷”流量。
不少商家表示,除了基础佣金之外,目前一旦在携程上停止充值烧流量,订单量就会下滑很多。所以携程的实际成本,是要比基础佣金率高的。
而携程之所以如此强横,以及商家愿意忍气吞声的原因,无外乎是携程在酒店行业有足够强的先发优势。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携程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有稳定的客源流量。同时又依靠金牌、特牌进行变相二选一合作,并给予核心商户一定的流量倾斜。
在这种排他式模式下,携程即拥有了客源,又拥有了庞大的酒店资源库。使其形成资源壁垒,议价能力,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但从形式上看,携程与“特牌”酒店达成的排他合作,其实与阿里巴巴、唯品会曾经在传统电商领域实施的“二选一”类似。
但不知为何,在2021年两者分别因为违反《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被处罚后,携程并没有停止通过上述模式与酒店继续维持排他合作。
2
可能有人会抖个机灵说,我靠人工微操房价,偶尔调高一下房价,携程咋知道我是不是最优价格。这样不仅能蹭到携程流量,赚的还能多一些。
那你就太天真了。
首先,携程的人日常会伪装散客暗访询价,一旦酒店报价比携程平台价格低,就会被扣分甚至限流。
其次,携程是有点科技属性在身上的,但这点科技点都点在怎么花式“割韭菜”上了。
携程有个东西叫“调价助手”。
这玩意也就是携程这次被郑州市场监督局约谈的重点。
听着好像是个帮你忙的小工具是吧?其实这是个不经过商家同意,就可以偷偷改房价、删优惠的插件。
工作原理是啥呢?
它是个内置在携程平台的商家版后台的程序,会定期扫描其他平台同款酒店产品价格,方便平台监测当前产品价格是否比竞品平台更低。
一旦发现某个酒店定价比其他平台高,“调价助手”会立即通过系统自动调低酒店底价,或是给酒店产品参加促销活动。
虽然各个平台目前基本都有类似的功能,但与飞猪、美团等平台定期协商定价的机制不同,携程的调价系统往往会强制改价,不会跟商家商量。
澎湃新闻曾报道称,有商家一天内被携程系统自动调价超过5次。
也正是因为此事,今年7月份,郑州一堆酒店老板们曾联名签字,向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携程“调价助手”。
这也是此次携程被郑州市场监督局约谈的导火索。
同时,也是郑州市场监督局所说的,“携程存在通过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调价助手”有啥问题。
就拿之前贵阳的情况来说,据贵阳晚报等媒体报道,贵阳中华中路一家酒店的负责人表示,酒店定价明明是210元/房,而携程“调价助手”偷偷把价格改成180元/房,并未通知酒店。
茶园地铁站附近的一家酒店也表示,携程在未与酒店协商的情况下,自动调价,把价格调低10%。
携程的私自调价行为,不仅造成了酒店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最后酒店为了息事宁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低价售房。
此外,昆明万达广场附近一家酒店负责人表示,有时候携程的“调价助手”已经不单单是追求全网最低价。比如酒店购买了“竞争圈”产品,“调价助手”就会突然调低酒店价格,让酒店显得价格在同商圈中很有竞争力。
当然该酒店负责人也承认,突然调低价格后,是能卖掉房。但很多时候酒店是卖一间亏一间。更像是携程为了给购买推流产品的商户完成成交,提供出的一种情绪价值。
因为酒店的定价不是拍脑门定的,是综合了能耗、租金、人工、渠道推广等等成本之后,得出的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
可到携程这里,却被一拍脑门就给改了。
而携程的动机也很简单,毕竟携程只管出货赚佣金,至于你酒店是不是赚钱,跟平台有啥关系?
郑州一位民宿主吐槽说,有一次明明设好了正常价格,携程系统却悄悄把价格调低,越卖越亏,而平台可不会补给民宿这些差价。
所以“调价助手”表面说是帮酒店“优化价格”、保持竞争力。
实际上呢?根本就是算法霸权现场直播。全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平台,仗着自己流量大,悄咪咪就把几万家酒店的定价权给夺了。
你还别不信,这玩意儿设计初衷是监测别家价格——听起来挺合理是吧?但实际操作起来,直接变成“平台说你酒店应该卖多少钱,你就得卖多少钱”。
这就好比你摆摊卖菜,市场说“我不管你是赔是赚,总之隔壁市场卖三块,你就必须卖两块五,不卖就别在我这摆”,这东西像话吗?
3
更骚的是,这功能关都关不掉。
是,后台是有个关闭按钮,但得等业务经理审核——审不审得过还不一定。好多商家反馈,就算关成功了,没过几天它又自己悄悄打开了。不懂技术的商家根本发现不了,长期被操控还蒙在鼓里。
好像是“薛定谔的关闭按钮”——关没关成,酒店自己永远不确定?
黑猫投诉平台上,光是“携程调价助手”关键词的投诉就一百多条,“未经同意开通、关了又自动开”比比皆是。我就想问:这跟装了个流氓软件有啥区别?
那你可能会说:都这么魔幻了,为啥商家之前都忍气吞声?
答案简单又残酷:有流量的人就横呗。
根据交银国际测算,2024年以GMV即商品交易总额计,携程在酒旅市场的 GMV 市占率高达 56%——什么概念?超过一半的市场都在它手里。跟第二名的差距简直比我和彭于晏的颜值差距还大。
没了携程,你就没了大半客流,谁敢轻易说不?这就好比你在学校里只有一个食堂,难吃也得吃,不然饿着。
所以携程目前的小动作连央视网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评论说:某些平台一边“携流量以令商家”,压榨利润,一边维持低价形象吸引用户,说白了就是“拿别人的钱,装自己的大方”,慷他人之慨,弄自己的人设。
但这个事不是携程首创的,在国际上这种做法早就不新鲜了,人家还有个正经名号叫“最惠条款”。只不过这玩意儿现在在全球都被围剿:德国、中国香港、韩国、欧盟全都出手整治过,Booking.com 也刚被欧盟法院裁定违法。
这说明啥?不是我们酒店商家事多、敏感,是这套玩法在国际上就是踩红线的。
而且携程为了品牌人设,不仅压榨了酒店利润,同时也窃取了消费者利益及体验。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酒店想要在携程上获得更多的流量支持,就必须付出更高的佣金及“苛捐杂税”,雇佣更多的员工,消耗更多的能耗、物料。
很多酒店慢慢陷入一个怪圈——卖得越多,成本越高。
这个时候很多酒店开始剑走偏锋,降本增效。降低人房比、雇佣兼职、缩减物料损耗、跟房东谈心,就为了从中间扣点利润出来。
很多消费者一进酒店,发现原本应该很丰盛的欢迎果盘,变成了一个苹果一个香蕉,香蕉可能还是烂的。
气得直接上小作文。
可是酒店也很委屈。平台费用越来越高、好评成本越来越高、还有伺机而动背刺房价的“调价助手”。
就差跟消费者直接摊牌说,“你的体验和权益都被平台抽成抽没了”。
说到底,一个健康的平台生态得是三方共赢:平台、商家、消费者,得像三角凳一样稳。一旦有一方被压垮,全体完蛋。
平台短期是赚了,但把商家逼死了,你以后抽谁的佣?把价格压到地板之后,服务质量还能看吗?最后用户用脚投票,换个平台——这才是真正的生态崩塌。
其实目前整个酒店老板们等的,不止是关掉一个“调价助手”、弄掉一个二选一政策,而是整个酒店商业生态能不能回归理性——别让算法、流量继续当霸王,把定价权、经营权还给酒店。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及网络截图
来源:资盟,文章为原文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闻旅派立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闻旅派删除,谢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