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南国际文创周于4月11日—13日在海南省三亚市盛大举行。
今年“海南国际文创周”以“共振·见微”为特色主题,深度聚焦城市主体和人才个体,在30+行业顶尖论坛和传统颁奖典礼(雪鹿奖、文创地图榜单、城市更新地图榜单、乡创地图榜单、产教融合地图榜单)之外,还增设了【中国超级旅游城市联赛】、【文旅职通车】等创新板块,规模空前。
4月12日上午,“一县一品 县域路演专场——县域经济协同发展主题对话”主题论坛举办。当家乡好物要出道,县域经济有了新剧情。本次路演专场活动汇聚全国百个县域,以“共振·见微”为主题,进行百县路演、百县风物市集、百县闭门会、百县访谈直播。从一县一品到县域文化IP打造,以文旅做场景、以IP做流量、以产业升级做经济发展的锚点全方位展示县域文旅资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话文旅发展未来。
陕西省宁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慧
陕西省宁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慧率先进行推介,在宁强,茶山已成为沉浸式体验的开放式课堂。玉皇观万亩茶海推出"三日制茶人"项目,游客可体验采茶、炒青、品茶的全流程;青木川古镇的茶民宿则将羌族文化与茶道融合,让“羌茶十二道”焕发新生。
面向未来,宁强县将以三大方向推动茶产业升级:科技赋能——打造“数字茶园”管理系统,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文旅融合——推出四季茶旅路线,开发茶文创产品,让茶园变景区;产业升级——联合科研机构研发深加工产品,并通过跨境电商将宁强茶推向全球。马慧坚信,这片叶子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将以茶为媒,书写“一片叶子富一方”的东方传奇。
嘉宾点评
徐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乡村研究院专家委员):宁强县茶产业极具特色,未来,希望在乡村振兴方面,系统性地提升产品内容,真正实现产业与机制的有机结合,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保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丽芳
在推介自己的家乡时,湖南省保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丽芳热情洋溢,她用三句话,就带领现场观众走进了保靖这座千年古城。
其一,保靖藏在沈从文的散文里,是他《边城》里“河水永远汤汤流着,夹岸青山如黛”,苗家姑娘“银饰叮当走过城门洞”;保靖沉淀了两千年时光,曾是秦代三十六郡之一的洞庭郡治所在地,见证着千年的岁月与现代的繁华;保靖还回响着土家苗族的山歌,是全球苗族同胞的圣地。
了解了保靖的美与特色,她还给大家讲了两个关于保靖的故事,一是“一两黄金一两茶”,保靖黄金茶的由来;二是“中国村厨村艺大晒”活动,以娱乐形式招待友人们,到保靖吃好玩好。
嘉宾点评:
王求安(安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乡村操盘手):保靖是特别适合发挥个人才能的地方,不仅仅是对游客有吸引力,作为湖南人也对这个地方十分着迷,充满吸引力。他在保靖发起了一个“集百计划”,在政府与各界支持下希望招募一百个老百姓的房子,一百个老百姓做农家乐、一百个老百姓做民宿、一百个菜园和茶园,一百个人员创业等等,想要集齐七个“一百”,这是一次又有意义的实践,涵盖农文旅的很多方面,想要展开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做大量准备工作,但项目提出后大家参与积极性就非常高,这是让我对保靖很惊喜的一点。保靖值得更多有想法的人来探索。
王旭(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有幸去过保靖,保靖是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而且交通非常便利。刚刚王县长也提到了黄金茶,一点小小建议是,如果保靖想讲茶,就不能只讲茶,要讲茶旅融合,茶和音乐的关系,茶和沈从文的故事。以茶为依托去串联更多元素和产业,做厚后端价值,才能真正带来巨大流量和收益。
聊县域文旅发展,分成引流、体验、转化三个阶段。从这一点看,保靖“中国村厨村艺大晒”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不仅让大家知道了保靖,还记住了这个IP,不仅引了话题流量,还引来客人可以真实体验,实现收益转化。未来可以多尝试这样的创意玩法,寻找更多本地和外地年轻的主理人,一起用创意提升体验,也用创意赋能茶旅融合。
中共苍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邱智强
中共苍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邱智强在推介中对苍南168黄金海岸线娓娓道来,苍南168黄金海岸线依托28个村庄、31个天然沙滩和84个海岛资源,通过系统规划、创新运营和精准传播,打造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首先,坚持规划先行,联合国际团队梳理资源禀赋;其次,运营前置,培育本地主理人,发展咖啡、民宿等业态,目前已有250余家民宿和34个咖啡品牌;最后,创新传播,通过官方背书和社交平台种草,2024年获央视24次报道,节假日游客量跃居温州榜首。两年来,县域旅游人次从1200万增长至2100万,成为全国旅游公路典范。未来,苍南将继续开发900余亩存量土地,引入更多业态,共创苍南168的无限可能。
嘉宾点评:
陈祖品(华正文旅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作为一名温州人,我深刻感受到家乡文旅发展的独特魅力。最初我对苍南168项目持保留态度,因为我更倾向于投资全国性目的地资源。但通过多次实地考察,我惊喜地发现:这条海岸公路不仅打通了沿线风景,更开创了政企共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其他地方开发后破坏原生态的情况不同,苍南在业态布局、文化保护等方面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这种精准把控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文旅投资的本质:不仅要研究业态,更要采用共创的模式。现在,每次回到苍南,我思考的不再是投资多少,而是如何与这片土地共同成长。苍南的成功实践证明,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才是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八一
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八一带着景东两座山来到会场,一座是无量山、一座是哀牢山,其中哀牢山更是曾经一度爆火出圈。这两座山已经成为景东人的”精神家园”,是景东人,也是所有人的绿色宝库。
他又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这两座山的价值,是茶之圣山、物之灵山、人之净山。比如茶之圣山,景东有悠久茶叶历史,也有茶产业的文化,更是普洱茶历史最早的地方;物之灵山则指这里是生物多样性的绿色“诺亚方舟”,景东有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可以找到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植物,还有很多明星动物,通过这些丰富的资源来发展生态旅居;而人之净山讲的是景东山水,无量山,哀牢山,一条江,山水风光秀丽。
除了山的魅力,这座城市还有很多美食美景美产美物,也欢迎更多游客去旅行体验。
嘉宾点评:
徐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乡村研究院专家委员):景东茶文化是特色,但不是唯一特色,但今天的分享有一点很吸引我,就是旅居。我特别看好云南的旅居概念。第二个就是两山生活,两山怎么生活,能不能跳出产品、产业,从人的角度去构建一个体系,让全国关注,每一个地方,而不是冲着景东单一元素。
罗晴秋(悟空研究院院长):去年哀牢山火出圈,今天对于这个秘境有了更多了解。谈到一些建议,诊断就像医生看病也有逻辑,其一是景东究竟做谁的生意,长三角,珠三角面向全世界做生意,其他地区面向全国做生意,景东如何在全国大市场格局下找准自己的定位,需要给自己的产品挖掘特色,比如普洱茶,不一样在哪里。
告诉公众你是谁,生意怎么做,就是第二个逻辑。比如旅居,讲了旅居却没讲怎么旅居,面向谁旅居,想清楚这些才能捋顺叙事逻辑。如果想要出户,首先得要精准出圈,而不是泛在出圈。精准的出圈一定是把高净值的这些对象,给牢牢地聚焦和锁定。如果是泛泛的出圈,营销成本一定高。
新晃侗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田竑
新晃侗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田竑以一株生长在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交汇的北纬27°黄金生物带的新晃黄精为切入点,对新晃进行了推介。4.8万亩黄精林正在创造中国道地药材的新传奇。新晃黄精浸出物为70.9%,多糖含量高达27.7%,分别超出国家药典规定标准近1.6倍和4倍。83岁侗族药师吴老的采药歌,诉说着“九蒸九晒”的千年智慧;而太空育种、5G巡检、直播带货这样的现代科技让传统焕发新生,推动着年产量7000吨的产业链蓬勃发展。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到海外订单激增270%,新晃黄精不仅创造了2.3万个就业岗位,更让年轻人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如今,“中国·新晃黄精国际城”正敞开怀抱,诚邀各界共同书写千年馈赠的下一章。
嘉宾点评:
侯建伟(陕西惠农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农产品电商从业者,我知道县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与宁夏枸杞相比,黄精尚未在全国形成公认的第一产地。新晃黄精在药效成分、营养价值等方面具备很高的价值,值得深入发展。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突破:首先,要提炼新晃黄精的亮点,将这些差异化优势无限放大;其次,要加快完善供应链体系,推动产业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通过产品附加值提升建立竞争壁垒;最后,确立“做第一”的品牌战略,因为市场只记得住冠军。争取让新晃黄精像宁夏枸杞一样,成为消费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地标产品。
宁连举(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我深刻认识到优质药材对疗效的关键作用,我建议借助5G+直播模式,做出黄精的数据资产,提升产品附加值,这是现代农业应有的发展方向。另外,今天关于“一县一品”的主题论坛特别有价值,共同关注县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以单点突破,整体推进,通过以县域为场景,以数字为引领推动整个的县域发展。
黑龙江省哈尔滨道外区政府副区长王洋
2023年冬天,让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到哈尔滨,特别是上个冰雪季,哈尔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政府副区长王洋在推介时提到,哈尔滨的精彩不止于冰雪,还有很多新起之秀,比如中华巴洛克街区。
关于这个街区,要从一百年前讲起,那时候的道外区还只是松花江畔一片不起眼的滩涂地,后来不断发展,经历不同时期,逐渐形成了外国风情与本土文化交融的“混搭风”。到2007年哈尔滨市政府启动保护工程,通过城市更新计划,改造和文旅项目,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也逐渐形成。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西合璧”建筑群,其“前店后宅”的商住一体格局,也被誉为“活着的哈尔滨历史博物馆”。目前,中华巴洛克街区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强化文化IP,进一步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创产业链,创新“老建筑+新消费“旧院落+新经济”的复合业态场景。
嘉宾点评:
刘晓倩(原张家口万全区文旅投公司董事长):这个项目涉及老城区或者历史街区改造,也会涉及历史建筑的修复工作。依据经验可以给出建议,一是运营一定要前置且独立,先选好运营团队,让运营团队来给想法如何进行改造。运营要独立,运营和政府和投资建设要处理好之间的关系,怎么把文化和商业进行有机地结合,且放大。
第二个是要用好政府投资的手段,历史建筑修复的专项资金、涉及城市更新的超长期国债等等,做好背书减轻城投的压力。
李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原公司乡村振兴与文旅事业部负责人):我的经验,现在很多事要用小切口,撬动基础设施,这是我想给道外区的一个建议。与政府建立相互帮助促进的关系,通过前期不确定或者有风险的,试错代价做撬板,通过运营前置,加上“一带一路”,一大一小,帮政府解决当前痛点,解决未来流量导入的问题。
陈美圻(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助理):今年有去过中华巴洛克街区,它是中国留下来为数不多能够跟多元文化结合非常好的一个街区。它不同于大江南北其他地方,因为文化接纳度,建筑与艺术的对话,甚至是共和国长子之地,生长在黑龙江前沿,是有非常辉煌的过去遗留下来的街区。不仅是哈尔滨,是中国人向世界展示的一个口。但是也有一些期待提升的,从美食来说,这里也逃不过全国各地美食汇聚的形式,希望能更突出黑龙江特色,再有就是文化梳理,可以有更深入的挖掘,毕竟黑龙江的历史文化很厚重,地位在全国也很独特,可以更多方位多形式的解读。
陕西省留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谢建斌
陕西省留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谢建斌介绍,现阶段的留坝正在进行产业跨界融合。比如,留坝的民宿业也在隐居乡里携程度假农庄等的引领下形成集群效应,旺季一房难求。同时,留坝历经40年培育的西洋参产业,凭借2000亩种植规模和10万根年产量,成为全国三大产区之一。机缘巧合下,将西洋参融入火盆锅的创意不仅让“吃苦”成为特色餐饮体验,更打通了民宿与特色农产品的价值链接。留坝以民宿为入口、以特色农产品为延伸,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
嘉宾点评:
向勇(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留坝近年来十分出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之路。留坝深耕40年的西洋参种植业与新兴民宿经济巧妙结合,通过“民宿+特色农产品”的模式让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未来,留坝要形成从民宿场景到特色产品体验再到文旅出圈的发展路径,把特色农产品、全域品牌和本土品质生活,再加上精神品格融合在一起,把留坝打造成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刘勇尚
在鄂豫皖的交界处,有一个人口80万,享有三水临秀,江南北国之美誉的地方,就是浉河。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刘勇尚介绍说,从1.0时代的观光旅游,到如今文旅2.0时代的体验游,游客想要的旅行体验是在茶园里亲手采摘一片春天,或者是在星空露营帐篷下与自然对话。浉河在文旅2.0时代想获得一席之位,主要机遇是用全域旅游基因做活茶旅融合产业。
浉河现有茶园面积63.5万亩,在全国十大茶叶工业品牌排名第三,真正是好山出好茶。而需要继续思考的是如何让一片茶叶带动全民旅游。在文旅2.0时代,用茶文化,茶香特色和乡村旅游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浉河的旅游产品和内涵,同时也做强做大浉河的茶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随着3.0时代逼近,浉河已经在探索一种以周边山水为空间代替休闲文化体验的商业运作模式,从体验到深度体验,多元体验,保留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让城里人找到乡愁,让村里人看到未来。
嘉宾点评:
宁连举(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我想提一个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方法论——单点突破。政府的发展一定是单点突破整体推进,如何推进这个路线,以县域为场景,以产业升级为抓手,核心是产业升级。
还有向数字空间寻找新动能,打造一些不受地域限制的数字空间给游客随时体验,增强科技感。最后还有寻找新业态,最近接触了一个新模式叫茶疗,也是一种创新。
罗晴秋(悟空研究院院长):每一个县每一个地方,都在发展自己的新业态,在做创新,但究竟做到了哪一步,阶段不一样。就浉河来说,浉河区的长征路走了全国许多县区还没有走完的路,这是超前性;第二,毛尖已经出圈了,我用数学上面的数和文化上面的术语,给你们建议。从数到法到道,看到大美画面的时候,一定要把建筑师拉过去,日本抹茶成为世界遗产,制茶,营销茶,体验茶,这个过程怎么实现,这里面有很多的故事,有很多的方法论,信阳也可以多思考,要做对什么,才能真正成为如抹茶那样极具影响的新业态。
此外,现场还设有主理人、供应商抢单环节,旨在为县域目的地与优质资源搭建高效对接平台,推动精准合作。主理人们带着创新理念与运营经验,供应商们携产品、技术与渠道资源,展开一场充满活力的“资源竞合”,双方在互动中碰撞火花,促成资源嫁接与项目落地。无论是品牌联名、供应链合作,还是业态共创,这一环节都将助力县域文旅实现从“好资源”到“好生意”的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已经连续举办六届的海南国际文创周已经是文旅产业的“世界之窗”,不仅能展现着行业前景、人才密度以及发展高度,聚集着大批头部企业和领导人群,还能通过这些能量的不断迭代、更新,海南国际文创周得以成为“文旅菌群”滋生的“最佳场景”,链接起无限裂变的产业资源拓扑网,持续促生出新的合作样态。
包括“一县一品 县域路演专场——县域经济协同发展”主题对话在内,本届文创周将用一场3000人规模的十强城市主场对话、三十余场城市战队生态分享、多场政府-业界对接闭门交流营等多维度多场景内容,让各方参与者全领域、全天候、全场域地与最前沿的文旅内容共振互联。
以上内容均由海南国际文创周活动现场演讲整理
文章评论